白癜风精准诊疗 https://yyk.familydoctor.com.cn/2831/content_868674.html

李清照夫妻行茶令

相传著名词人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,时常在“归来堂”烹茶品茗,谈古论今,研究学问。

一日晚饭后,他们夫妻俩又在归来堂烹茶。李清照说:“吟诗作赋都讲究一个新字,我们饮茶不能老样子,经常这样你烹我做,太没意思了。我想,今日喝茶,不妨行个茶令,一人出题,另一人对答,答对了饮茶,答不对时只能闻味。二人轮流出题,不知夫君意下如何?”

赵明诚自恃才学渊博,见多识广,上自三皇五帝,下至当朝大事,天文地理,三教九流,无所不通,一听夫人要行茶令,便积极赞成。

为了增强夫妻行茶令的兴趣,李清照进房拿出一包平时舍不得喝的松萝茶,只沏了一杯摆在桌子上,笑嘻嘻地说:“今天我们以茶为题,因为行茶令是我先提出来的,就先让我来出题考你。”

赵明诚一开始就不让步,笑嘻嘻地望着李清照说:“这样恐怕不公平吧!依我看,还是以丢铜钱决定出题先后。”

李清照无可奈何,只好同意。由赵明诚掷铜钱。李清照清赌铜钱现字面,咣哨一声,铜钱落地,转了几个圈圈便停下了。李清照俯身一看,正好是她猜的字面,她高兴得跳了起来,“我赢了!天助我也”!

赵明诚把手一挥:“请夫人出题吧!”

李清照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,早已想好了考题,两眼望着赵明诚说:“唐朝写《茶经》的陆羽先生曾对天下沏茶之水评定了优劣。不知一共排列了多少名次?”

赵明诚脱口而出:“二十个名次?”一边说,一边就伸手去端桌子上热气腾腾、芳香四溢的茶杯。

李清照眼疾手快,一把按住赵明诚的手说:“且慢,这个题还只答对了一半,怎么就能喝呢?下面还有一半。”

“那就请讲吧!”赵明诚只好缩回了手。

“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;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;不知排行第三和第四的水在哪州哪地?叫什么名称?”

“峡州扇子山下有石泄水冷清,状如龟形,俗称蛤续口水,为第三;龍州兰溪石下水第四。”赵明诚取胜心切,一口气说完,伸手又去端茶。

不料李清照哈哈大笑,按住赵明诚的双手说:“赵才子,你颠三倒四,擅自更改陆先生排出的名次,要是陆先生还在世,他不教训你才怪呢,你哪有什么资格喝茶,闻一闻就算不错了。”说着,她端起茶杯,一饮而尽。喝完后,故意把茶杯伸到赵明诚鼻尖下:“夫君,你闻闻这松萝茶,可真香咧!”

赵明诚呵呵一笑:“胜败乃兵家之常事,没有什么稀奇的。”

第二局轮到赵明诚出题了。他想,一定要出个平时很少接触的题目。左思右想,半晌没有吭声。他望着桌子上微微冒着热气的茶杯,突然想起了杜甫对自瓷描写的诗作《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》,便道:“夫人,唐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,我念头一句,你念后三句。”

“快念吧,看你笨嘴笨舌的。”

“你先别骄傲,好好听着,这回肯定是我喝茶”!

赵明诚念道:“大邑烧瓷轻又坚。”

李清照不等坚字落音,很快把后三句背诵起来。“扣如哀玉锦城传。君家白碗似霜雪,急送茅斋也可怜。”她背到最后一句时,又端起了茶杯,笑呵呵地说:“看来,这第二杯茶又该我喝了。”

赵明诚见第二局又输了,心里很不服气。本想接着再出一题,但一时又想不起出哪个题为好。只得在堂屋内踱来踱去,冥思苦想。

李清照嘲讽地说:“有人说你能七步为诗,现在怎么连背一句诗也背不出来?”

此时,圆月已经爬上了树梢,远处的山峦滕胧可见,风清月朗,触景生情,赵明诚想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月下饮茶诗,便对李清照说:“唐朝有位大诗人曾作过一首描写对月饮茶的诗,你是不是能背诵得出米?”

李清照故意噘起嘴巴说:“你一不说出作者是谁;二不道出诗的题目。唐代咏茶诗不少,我如何知道你指的谁的咏茶诗?教我如何背诵?岂不是太刁难了吧。”

赵明诚不急不慢地说:“夫人不是平日最知我的么?今日怎么就猜不出我的意思呢?”

李清照忍不住格格笑了起来:“油腔滑调的调皮鬼:就算我输了,你就背诵这首诗吧?”

赵明诚见夫人认输了,得意洋洋地哼了起来:“生采芳丛鹰嘴芽,老郎封寄谪仙家。今宵更有湘江月…”

“照出霏霏满碗花”。李清照抢先背出了第四句。接着道:谁不知道,这是刘禹锡的《尝茶》诗,按理说这杯茶不该由你喝,不过,君子有言在先,说一不二。还是让你喝吧。”双手托着茶杯递到了赵明诚面前。

此后,他们夫妻俩隔不了多久就要行一次茶令。博学多才的赵明诚总是输给了才气横溢的李清照。夫妻俩一面饮茶;一面切磋学问。妙趣横生。

二、苏东坡饮茶必玉泉

苏东坡作诗写文非常讲究,因而成了闻名古今的大诗人。他一生嗜好饮茶,而且饮茶也象作诗文一样讲究,一是茶壶必须要用紫砂东坡壶;二是要专饮阳美茶;三是泡茶水非要用甘美清甜的金沙寺边的玉女桌水。至今,在民间还流传着他调换水符的故事。

相传苏东坡家住在离玉女泉十多里外的蜀山。

每天清晨,都要他的书童去玉女泉挑水。山道弯弯,上按下岭,很是辛苦。特别是碰到刮风下雨,降雪冰冻,就更不用说了。日子一久,聪明的书童就开始偷横了。

有一年腊月的一天晚上,北风呼呼,下了一夜冰凌花。山上一片银装,玉女泉如一面玉镜,山间的小路像一条蜿蜒的白玉带。一大早,书童就像往常一样,照例挑着两只大竹筒上路挑水去了。每走一步,都要费很大的劲。

快近中午了,才到鼎山,隔玉女泉还四五里路哩!这时,路边的山涧恰好有一眼清泉。他走近一看,泉中水草在白雪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碧绿。聪明的书童灵机一动,天寒地冻,道路难行,我何必再跑那么远的路呢?这眼泉水清澈见底,和玉女泉水没有两样,何不在这里挑两竹筒回去罢了。反正都是泉,主人辨别不出来。他取下竹筒,咕噜咕噜灌满泉水,挑着回家去了。

苏东坡见书童像平时一样回来得这么早,心里起了疑云。随手舀起半碗,尝了一口。觉得味道不对。就问书童。“这水可是金山寺的玉女泉水?”

书童低头不敢正视苏东坡,结结巴巴地说:“是…是的,老爷。”

苏东坡两眼望着书童:“依我看来,这水好像是鼎山脚下那眼泉里的水!”

书童本来就有些心虚,听老爷这么一问,心里一惊,只得道出了实情。

苏东坡板着脸说:“为人处世要忠诚,不能虚假。古人云:聪明反被聪明误,说假话的人迟早会吃亏的。本来,我是要你再去玉女泉挑水的,念你年纪小,又是初犯,这次就原谅你了。今天的茶我也不喝了,你把这些水给我倒掉,下次如果再碰到这样的天气,你千万不能再作假骗我。你就不用去挑水,用头天剩下的水沏茶就是了。”

书童听苏东坡这么一说,脸儿红得象炒熟了的虾子,觉得怪不好意思。

后来,苏东坡为了防止书童再弄虚作假,自己动手制作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木牌子,叫水符。一种给书童,一种给金沙寺的老方丈。他亲自到金沙寺与老方丈商定,要他监督书童,吩咐说书童每次到玉女泉挑水时,必须和老方丈调换水符,以此作为玉女泉之证物。

从此,书童每次去玉女泉挑水,都必须和方丈调换水符,再也不敢弄虚作假了。养成了办事老实的习惯。

三、赛金花献玉叶赢外宾

传说赛金花,不仅有一幅天然美丽的容貌,还读了不少诗书,能说会道,年方二九时,就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交际花。她的丈夫是清代状元洪文卿,相传洪状元和赛金花结婚后,出任欧洲大使,带了赛金花一同前往。

有一回,洪状元举行宴会招待驻欧各国大使。赛金花亲自精心安排了一桌中国式的酒席,想以此显示她的才能。

使节们围着桌子坐定以后,赛金花亲自给各位使节斟酒。侍女端上来第一道菜:椭圆形瓷碟内,盛着一条尾部、腰部被油炸得焦黄的大鲤鱼,嘴巴在有节奏地一张一合哩!

“0K!OK!”使节们大开眼界,不约而同地称赞起来。

赛金花介绍说:“这叫酱汁活鱼,是我国杭州的名菜。其肉嫩味鲜,各位请用。”

紧接着,又上了一道清蒸鲈鱼。赛金花又介绍道:“鲈鱼产于我国浙江省美丽的富阳江。不但肉质细嫩鲜美,而且营养价值高。是进皇宫的贡品。”赛金花莞尔一笑,粉嫩的脸上显示两个深深的酒窝。经她这么一介绍,味道似乎更加鲜美了。

侍女们一道道地上菜,大使们胃口大开,酒足饭饱。可是,宴席散后,感到嘴辣、油腻和口渴。

“上茶!”赛金花声音刚落,侍女们就端出早就沏好了的一杯杯茉莉花茶来敬给每个大使。

大使们正值喉干舌燥,看到杯中之水杏黄凝绿,花香袭人,端杯便饮。喝下一口,只觉得满口芳香,好象置身于春光明媚的花园之中,心旷神怡。

一位使节对赛金花说:“请问夫人,这么好喝,是什么汤?”

赛金花莞尔一笑:“尊敬的大使先生,这不是什么汤。是本国苏州的茉莉花烘青茶水。简称茉莉花茶。”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,我给各位讲讲茉莉花茶的故事。”

使节们酒后都非常兴奋,喝了这茉莉花茶兴致更浓,都愿意和这位美丽的东方女性谈话:“OK!我们愿意洗耳恭听。”

赛金花一边品茶,一边有声有色地讲起了茉莉花茶神奇的故事:从前,在本国的京都北平,有个年青的茶商,名叫陈古秋。有一年,他去南方茶区采购茶叶,在客栈附近看见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,披麻戴孝,因无钱殡葬死去的老父亲,坐在父亲的尸体边放声痛哭。心地善良的陈古秋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少女,帮助他安葬了老父亲。

三年后,陈古秋又到这里买茶叶,又在原先住过的客栈住了下来。客栈老板给了茶商一个小包。说是那位少女叫他转交给他的一包茶叶。当时陈古秋心里觉得好笑:我身为茶商老板,什么茶叶都有。要这点茶干哈!但却之不恭,就收了下来,放在包状里。

回到北平以后,有一日,他与一位北方的品茶大师一起在家中品茶。忽然想起了这包小小的茶叶。打开一看,只见蓝色的布包里,里里外外包了七八层绢纸,最里面包着儿十粒青灰色的茶叶。

陈古秋说:“我以为是什么好茶,却原来只是这样的一点茶叶。”但又想也许不一般,还是冲泡儿颗。茶商陈古秋取来野外净雪融水,放上几个茶,一面烹茶,一面注目观察。只见茶叶入水后,直沉盅底。她盖上壶盖,待了一会儿,再打开看,奇迹出现了:首先闻到了一阵异香,接着在冉冉上升的热气中,清清楚楚看见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,和当年在客栈边守灵的姑娘一模一样,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,眼如秋水,亭亭玉立。

陈古秋只当自己看花了眼,揉揉眼晴再看时,却只见一股热气了。他问品茶大师。大师哈哈大笑说:“陈老弟,你做下好事得报啦,这乃茶中绝品,叫‘报恩茶’。我平生只听人讲,未见其实。今天竞有此眼福口福,真不在品茶一生。”

陈古秋疑惑地问:“大师,这茶是如何制成的?”大师说:“炮制这样的茶叶,要耗尽人的精力。详情我不知。不过,你恐怕难以见到那位姑娘了。”

陈古秋叹道:“我问过客栈老板,他说那位姑娘已经离开了人世,难道这茶是姑娘耗尽精力制成的?”两人品茶完毕,口中久久仍留有茉莉花香。

陈古秋对品茶大师道:“依我看来,茶仙提示,茉莉花可以入茶,大师你看如何?”大师点头称是。第二年,陈古秋在茶叶里揉入新鲜茉莉花,制成了茉莉花茶。出售后深得人们喜爱。

赛金花讲得娓妮动听,大使们听入迷了,赛金花继续说道:“在中国,这样的花茶可多呢。有花香甘例的玉兰花茶,有滋味舒爽的珠兰花茶;有香气新鲜的抽子花茶;有香气持久的玳玳花茶;还有香气幽长的桂花茶。”

大使们听后,众皆称妙。

从此,饮茶之风突然在欧洲兴起。纷纷到中国购买。

四、孔阴以茶祛瘴疫

一九五六年,在云南西双版纳古老的易武茶区孔明山,发现了一株高达十九米的大茶树。相传这是三国时,蜀国丞相孔明栽下的。被后人称为孔明树。住在巴山蜀水的孔明,怎么到云南去栽茶树呢?这里有一个孔明以茶治病的放事。

公元二百二十五年、孔明拜别后主,率大军南去子息雍间天变叛孔,一路上过关斩将,不出两月,沈收复了水昌,拉州、群周等重镇,杀了叛孔头目班间,商定、朱褒筝人。推如,南人的普长五获又翻集了靠阎的散兵游万,以抵御外族侵路、保卫家乡为名,又扯起大旗,抵抗细军。

孔明探听虚实后,知道孟获不但有万尖不挡之勇,而且性格刚强,得人忠厚,很得人心。是个远近闻名,惊概仗义的首领。因此,孔明打定主意,一定要想办法把孟获争取过米,作为自己的拓手。

孟获自然不是孔明的对手,被孔明用计谋擒拿了两次,又放了两次。经再三劝说,还是不肯降服。第三次,孟获吸取了数训,把兵退到泸水,循江修统工事,仗着自己地形熟悉,又有粮草供应,只守不战。他想:孔明心计再多,远离蜀地,缺少粮草,加上天气炎热,水土不服,过不了多久必定会退兵。

孟获的计策还真顶事,蜀兵到了泸水,不能过去;再说这儿的气候好像比任何地方都热,五月的太阳,毒火火的,烤得人透不过气来,动不动就是一身汗,穿上铠甲,简直受不了。一到晚上,撩气起来,有毒的蚁子成群地飞动,白花茫的一片,好像起了烟雾。蚊子和療气合在一起,真叫厉害。因为远离蜀地,医药供不应求,得病的军士不计其数,大大削弱了蜀兵战斗力。

一天早晨,孔明在中军察看地图,准备命令部队出战。不料大将李恢。禀告丞相:将士今早起来,大都眼睛红肿,睁不开,不能出战。”

李恢的话音刚落,张嶷又风急火燎地跑进来报告:“禀告丞相,将士们都得了红眼病,不能出战!”

向来足智多谋的孔明顿时也慌了手脚,只好停止出战,他请来军医,军医无可奈何;又请当地老郎中治疗,也不见效。他想:如果长期拖下去,粮草不足,医药缺乏,军心就会动摇,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。孔明急得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,驳过来,走过去,象热锅上的蚂蚁。

半夜时分,一阵凉风吹进帐内,孔明便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。愰忽中看见一位银须老者来到他面前,将一根弯弯曲曲的拐杖交给他。说:“明天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,你将这根茶木拐杖抛到对面南糯山上。口中诵念:‘天灵灵,地灵灵,来往仙家显神通。土地爷爷把根长,天神娘娘促叶生。’到时候,拐秋会落地生根,长出背枝绿叶。你可摘下鲜嫩的茶叶熟成汤,给士兵们洗眼。有病者会即刻病愈,无病者可保平安。”说完,又利起一阵惊风,老者不见了。

孔明醒来,只见上一物晶莹闪光,仔细一看,是一根三尺来长的木棍,上面满是树结。他想,可能是梦中神仙相助之物。

孔明为士兵治病心切,坐在帐中等待天明。东方刚刚发白,他就走出帐外,将拐杖向对面南糯山上抛去。谁知这拐杖象长上了翅膀,在空中飞潮起来,传了儿个图,便一头插在南糯山腰。孔明按照梦中仙人之嘱,眼睛微闭,口中诵念:“天灵灵,地灵灵,来往仙家显神通。土地爷爷把根长,天神娘娘促叶生。”

果然,念完过后,不一会儿,对面山崖上就长出了一株青枝绿叶的茶树。孔明叫来军医,采下树上茶叶。这支还未采完,那枝又长出来了,采之不尽。

军士们架起几口大锅,熬出了一锅锅黄绿的茶水。有病的军士们各自拿来脸盆,盛茶水去洗眼。

凡洗过眼的军士,没过两个时辰,红肿消失,不痛不痒,能睁开限了,蜀兵又恢复了战斗力。

后来,孔明又一次擒了孟获,又放了孟获,这使孟获大为感动,终于归降了孔明丞相,做了蜀汉的官儿,为蜀国治理南方各部落出了力。

南征结束后,孔明为造福地方百姓,命令军士从这株茶树上截枝插栽,把南糯山周围的六座荒山都栽上了茶树。不久,这六座山就变成了茶山,这一代也就变成了潜洱茶的故乡。当地人称孔明为“茶祖”。

五、朱元璋重茶胜于重才

朱元璋是个爱才、惜才、重才的开明皇帝。可是,有一次却破例地做出了一件重茶轻才的奇东。

相传有一天,朱元璋参加晚宴以后,急例匆地来到国子监视察,刚刚坐定,‘厨子就双手献上了一盏熟气腾腾的茶。

朱元璋刚吃完酒肉,喉干舌燥满嘴油腻,见献来热茶,自是喜欢,等不及茶凉,端胞来就喝。几口茶水落肚,忽觉喉底润滑,齿颊留香。便问厨子是什么茶厨子跪下答道:“回秉圣上,此茶乃福建武夷岩茶。”“听说武夷岩茶有许多品种,不知你能否举出几种?”

朱元璋茶兴正浓,边喝边问。

厨子说:“回秉圣上,据小人所知,武夷岩茶有大红袍、水仙、鸟龙和奇种,其中以大红袍为最佳。此茶清洌幽香,冲泡多次、余香绵绵,回味不绝。圣上今日饮的就是大红袍。”

“听你一说,茶的味道更好了,寡人还要再添一盏水。”朱元璋继续问道:“为啥这茶叶叫大红袍呢?”

厨子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相传很久以前,有个皇后得了肠胃病。吃不下饭,喝不下水,身子一天天瘦下去了。宫中御医和京都名医都治不好这个病。

皇太后流着泪对守候在身边的大子说:“儿呀,你到民间去访名医,求秘方,你娘的病兴许还有一点希望。”

太子跪在床边说:“皇儿明天就启程,请母后等候佳音。”

第二天,太子换上布衣,带足盘缠,骑上快马出了京城。跑了十几天,来到了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上。忽然,听到山涧有人高呼救命,太子跑过去一看,一只斑斓猛虎从树丛中窜了出来,张牙舞爪,正朝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扑过去。说时迟,那时快,太子急忙拔出宝剑,杀死了猛虎。

老汉得救了,千恩万谢,·要请太子到家中去住几日以示感恩。太子说:“母亲得了肠胃病,久治不愈,等候孩儿寻药回去,我心急如焚,哪有时间停住?”

老汉说:“壮士休要急躁,我有个亲戚住在武夷里,有次,他妻子得了你母亲那样的病,他用山上一种树叶熬水喝就治好了,可算是灵丹妙药呵!”

太子一听,喜出望外,要老汉带他到武夷山。他们在一座险峻的山崖上,看见了一株青枝绿叶,散发着清香的古树。老汉用手一指说:“就是那株树上的叶子可洽病。”

太子攀着古藤爬上山崖,脱下里面的大红袍采下了一包绿叶。他拜谢了老汉,飞速下山,扬鞭催马,赶回京城去了。

这时,皇太后已是奄奄一息。太子急忙叫宫女烧火熬茶。皇太后喝下一小碗,一会儿,病情就减轻了一半。连服三日,皇太后的病彻底好了。后来,皇上降下圣旨,封那株树为大红袍。

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,乘着酒兴,命太监赏给这位厨子一套衣袍。旁边的大臣们都感到非常惊奇。

厨子受宠若惊,立刻磕头向皇上谢恩。

这时,院子里有位贡生很不服气。他想:我悬梁刺股,十年寒窗,读书百车,经纶满腹,还比不上一个沏茶的小厨子。因此,他故意在门外高声吟道:“十载寒窗下,不如一盏茶!”

众人一听,知道他这是有意顶撞皇上,都为他捏了一把汗。

谁知,朱元璋却没有发怒,反而叫他进屋来,笑着和了他两句:“他才不如你,你命不如他。”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guihuaa.com/ghcf/11862.html